江陰九五后女孩鄭冰清的河豚養殖與品嘗故事
四月份又到了吃河豚的最佳時節,它長得蠢萌蠢萌的,讓人又愛又怕。野生河豚有劇毒,但是又因為實在是太鮮了,食客朋友們之間流傳出了一句話,叫做拼死嘗過這有毒之魚,才算不負春天不負仙。不過現在啊,不用冒死就可以嘗到這鮮味了。在長江臨近入海口的江蘇江陰,也是河豚回游的必經之處,有不少人家養殖無毒的河豚。今天我們找到了九五后女孩鄭冰清,她是土生土長的江陰人,碩士畢業后回到了江陰,一心養河豚。我奶奶是江陰當地燒河豚的老祖師奶,小時候我幾乎是每天都要吃一條她做的河豚,粗略算算我吃了快兩千條。童年的時候,我爺爺奶奶開始研究繁育河豚,每年我都會陪著爺爺去長江放流河豚苗。當時生態特別好,有蘆葦蕩,戈壁灘上有小螃蟹和魚蝦,從小耳濡目染。我大學和研究生都是學的漁業水產,還沒畢業就回來接手家里的河豚養殖。處理河豚很有講究,要先去魚鰭,再剖開肚子,把里邊的內臟拿出來。將河豚最鮮美的河豚干剪成小塊,雄魚的精巢,雌魚的卵巢也得完整取出,不能弄破,在流動水下沖洗,順帶剝皮。魚皮養胃,但是上面有些小刺,吃的時候呀,一定要記得包在里邊,整塊的吞下去。江陰最經典的河豚做法就是紅燒,各部位一鍋燴,還得用煤球爐子燒,把河豚干下鍋煸炒,這步可急不得,得慢慢的把這肥肝的油脂逼出來,也逼出了河豚獨特的鮮味,再下入蔥和河豚魚不加一滴水,一瓶啤酒倒下去,加上了老冰糖、生抽,老抽起鍋前加上魚皮經炒,吃上去就更鮮了。老一輩有個說法,土灶上燒河豚得稱油布散,這樣蒸汽才不會跑到房梁上,不然下次燒飯滴下來是會毒死人的。這個習慣我奶奶還一直保持著,因為河豚無刺,很適合小朋友吃,我和奶奶學了后,現在常做給我女兒。這幾年,河豚吃法也多了起來,鐵板的剁椒涮著吃、做刺身等等等等,有很多的食客都是專程到江陰去當地嘗鮮。河豚其實很可愛的,碰到危險兩邊就會鼓出來。一條河豚的生長周期是兩年,長江沒有禁捕之前,很多珍稀魚種都瀕臨滅絕,包括河豚。一九九九年,野生河豚賣到四千元一條,但我爺爺堅持要將繁殖出的四十多萬尾河豚小苗放流回長江。現在我和我爺爺依舊是這樣,百分之八十的河豚苗我們都會放掉做研究,到現在一共放了一點九億尾。冰清說,養河豚這件事,她和她的家人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你必須尊重自然,自然也會回饋于你,讓更多的人嘗到這至鮮美味。
河豚攻略:探秘江陰河豚美味與養殖背后的故事
河豚,一種讓人又愛又怕的鮮美魚類。在江陰,有著獨特的河豚文化。
首先,了解一下江陰河豚的養殖情況。這里不少人家養殖無毒河豚,有著自己的繁育歷史。
品嘗河豚,有諸多講究。經典的紅燒做法,用煤球爐子燒,將河豚干下鍋慢慢煸炒出肥肝油脂,逼出獨特鮮味。魚皮養胃但有小刺,要整塊吞。還有鐵板、剁椒、刺身等多種吃法。
在江陰,能感受到濃厚的河豚文化氛圍。從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燒河豚習慣,如土灶上稱油布散防蒸汽毒人等。
同時,江陰的生態環境為河豚提供了良好的回游條件。曾經長江未禁捕時,珍稀魚種包括河豚都瀕臨滅絕,如今人們通過放流河豚苗等方式,保護著這一生態。
無論是想品嘗美味河豚,還是了解其背后的養殖、生態故事,江陰都是絕佳之地。快來江陰,開啟一場獨特的河豚之旅吧!
河豚、江陰、養殖、品嘗、做法、生態、放流、魚皮、精巢、卵巢
河豚攻略:探秘江陰河豚美味與養殖背后的故事
河豚,一種讓人又愛又怕的鮮美魚類。在江陰,有著獨特的河豚文化。
首先,了解一下江陰河豚的養殖情況。這里不少人家養殖無毒河豚,有著自己的繁育歷史。
品嘗河豚,有諸多講究。經典的紅燒做法,用煤球爐子燒,將河豚干下鍋慢慢煸炒出肥肝油脂,逼出獨特鮮味。魚皮養胃但有小刺,要整塊吞。還有鐵板、剁椒、刺身等多種吃法。
在江陰,能感受到濃厚的河豚文化氛圍。從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燒河豚習慣,如土灶上稱油布散防蒸汽毒人等。
同時,江陰的生態環境為河豚提供了良好的回游條件。曾經長江未禁捕時,珍稀魚種包括河豚都瀕臨滅絕,如今人們通過放流河豚苗等方式,保護著這一生態。
無論是想品嘗美味河豚,還是了解其背后的養殖、生態故事,江陰都是絕佳之地。快來江陰,開啟一場獨特的河豚之旅吧!
河豚、江陰、養殖、品嘗、做法、生態、放流、魚皮、精巢、卵巢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