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殼粿
簡介
鼠殼粿是潮汕特色小吃之一,一般在過年前三四天才做,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小攤每天都有賣。 鼠殼粿是用鼠殼草(即白頭翁)搗爛拌米粉作皮,以甜餡為主,有時也做成咸餡的,用粿印(模型)包制而成,蒸熟后的一種米制粿品。白頭翁是胃藥,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 鼠殼粿的用料主要有:鼠殼草、綠豆(做餡)、面粉。 首先鼠殼草要把有棉的那個頭部摘出來,剩下的丟棄。然后用水浸上一兩天,每天都要換一次水。浸完水后瀝干,放在石舂里面搗爛,捏成一團一團下油煎,然后再放在糯米粉里面和,最終便有了綠色的鼠殼草面團。 再拿出一小團面團碾成薄皮,包進綠豆沙,用模印印成圖片中的桃模樣(粿在潮汕話中的發音跟桃字一樣,可能就是因為形狀相似),再放進蒸爐里蒸熟就行了。 一般的鼠殼粿都是放在香蕉樹的葉子上面,再放進去蒸的,這也是鼠殼粿不同與其他果的一點。(以上摘自百度)
材料
糯米粉,鼠殼草,芋頭,白糖
做法
1.芋頭去皮蒸熟壓成泥,加油加糖煮成芋泥待用2.鼠殼草洗凈,地瓜去皮切成小塊3.鍋放水,煮熟地瓜倒入鼠殼草一起熬煮,用鏟子將番薯壓成泥,將兩煮拌勻,然后倒入糯米粉,蓋上鍋蓋燜熟糯米粉,大約5分鐘左右揭開鍋蓋拌勻,轉移到盆中用手繼續拌勻和成面團表面不粘手即可4.把面分成小團包入芋泥收口捏緊,包好的團子放在糯米粉中滾一下干粉,在模子中壓出形狀,上鍋蒸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