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麩怎么做好吃?四喜烤麩的由來
烤麩是一道特色菜,在上海以及江浙等地人們最是喜歡吃。那么,烤麩怎么做好吃?一起來了解一下四喜烤麩的由來吧。
烤麩怎么做好吃
生麩制作
生麩的制作過程是一種轉化的藝術,乃是將麥子磨成麥麩面粉,用適量的水調上勁后,并在清水中搓揉篩洗,分離出淀粉,留下面筋,發酵蒸熟后呈海綿狀植物蛋白。傳言為東漢光武帝所作,與王莽作戰時,他發現面粉被雨淋濕后發霉了,他就拿了一塊發霉的面團在河里洗,最終洗出來的東西就是今天所說的面筋。
烤麩是介于豆類和動物性食物之間的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碳水化物的健康食物,每 100克烤麩中蛋白質含量為22克,僅低于黃豆,而明顯高于谷類及豬、牛、羊肉,但脂肪、碳水化合物又明顯低于黃豆和其它面食。 此外,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烤麩不但容易消化吸收,還有助于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肥胖、血脂高、膽固醇高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吃點,既保證了蛋白質的供給,又限制了熱量的攝入。
做法:
?
1、將蔥破開切成段,姜切成大片。香菇一切兩半。冬筍切成片。木耳洗凈。然后,將香菇、冬筍與木耳一起放入開水鍋中氽透,撈入涼水中,涼后再撈出,把水控干凈。
2、制面筋。將面粉放入盆中加入鹽、1公斤清水合軟,再加些水用手反復揉搓面團,使面滋潤,直到揉透后醒30分鐘。再將面團放入大盆中,加涼水反復搓洗,當水變混時,把水倒出換入清水繼續揉搓,直到搓至水清時即成為面筋。一般可出500克面筋。
3、炒鍋上火,把植物油燒至7成熱,將面筋塊放入,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控出油。
4、用原鍋把香油燒熱,先放入蔥、姜,煸炒出香味,再烹入料酒、醬酒,加入雞湯、鹽、白糖,并用糖色把湯調成金黃色,湯開后把浮沫撇去。
5、把炸好的面筋、冬筍、香菇、木耳均放入湯內,用水火麩到面筋已軟,轉大火收汁,加味精,揀出蔥、姜、晾冰即成。
特點:味甜咸香,鮮美可口。
從中醫角度來看,烤麩味甘、性涼,有和中、解熱、益氣、養血、止煩渴等功效,體虛勞倦、內熱。
四喜烤麩的由來
和紅燒肉、油爆蝦一樣,四喜烤麩絕對稱得上是上海人家中“濃油赤醬”的代表作之一。
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也不一般,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道菜。
所謂烤麩,其實就是面筋的一種。高筋面粉經過水洗和沉淀,就能制成生面筋。
我們日常用來做面筋塞肉的面筋,是用生面筋經過油炸而成,而烤麩是用生面筋蒸制而成。但無論是哪一種面筋,都有疏松的孔洞結構,用來做吸足湯汁的菜式都極其合適。
這道食材不僅健康低脂,而且名字的來歷也很有趣。
據說古時候有位年輕婦女,脾氣急躁易怒,丈夫老實又體貼,但那位婦女卻不領情,總是欺負丈夫。女人的母親很擔心,但了解自己女兒的脾氣,知道不能硬勸。有一天女兒回娘家,母親制作了一些麩,也就是面筋,蒸制后加入一些女兒喜歡吃的食材做成了一道菜,女兒吃后很是滿意。那天突降大雨,丈夫怕妻子回家時被雨淋濕,冒著大雨給妻子送來了雨傘,妻子正擔心回不了家呢,看到丈夫來送傘很高興。母親趁機苦口婆心地勸說女兒,出嫁了就要和丈夫相敬相愛,要靠丈夫,體貼丈夫,不能總耍小性子。女兒卻聽不進去,只想著剛才吃的美味,不停地問那道菜是什么做的,母親因為擔心女兒的生活,心里只想著勸女兒,不停地說著:“靠夫,靠夫。”女兒聽了,還以為這種食物就叫“靠夫”呢。歡歡喜喜地拿了一大塊回家了。從那以后母親每逢過年過節都會給女兒送去一塊蒸制過的麩,而女兒看到這塊麩就會想起母親的勸導,想到丈夫的好處,慢慢改掉了急躁的壞脾氣,和丈夫和和美美地生活著。
菜品特色
四喜烤麩的別名四鮮烤麩,一個“鮮”字,就彰顯出了這道菜的特色和秘密。而面筋和木耳、冬筍、香菇、黃菜花的搭配,使一道菜當中口感混雜,脆中有嫩,軟中有韌。烤麩浸入了四樣輔料的味道,混合湯汁的味道,讓口感層次分明,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