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版本的京都“肉”餅
簡介
偶爾會很饞面食,南方人的肚子卻很喜歡面食。多年的“鍛煉”之后,吃面食竟然也不脹氣了。這個餅有點京都肉餅的意思,盡管是個素版本,但是在煎的時候多放了一點油,所以看上去和吃上去也滿誘人的。做面食真是不容易,到現在我和面的技術還是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是說面團可以和得光溜溜的。不過也有做飯很好的人和我說根本不會弄面食。于是想到最近的一段和搞藝術的人的關于做飯是否有sense的討論。當時關于藝術的天份有兩派不同的觀點,但是就做飯來說,大家卻一致同意飯好吃一定是要用心的,而且做飯是要有sense的,指的就是天生的一種感覺吧。在廚房里,我的天分和勤奮總有三腳貓的感覺。還好有那種執著和熱愛,和無數美食書籍的誘惑,才讓我的廚房生涯就這樣從容地、很有興致的繼續著。
材料
白面1杯,溫水0.3杯,雙鮑菇 6個,勺油1小匙,香油適量,生抽醬油1小匙,鹽適量,小蔥 1根,雞蛋2個,西葫蘆1根
做法
1.白面分3次加溫水和成面一個比較軟的面團,餳至少30分鐘。餳的時候調餡。雙鮑菇、西葫蘆和小蔥剁碎,雞蛋炒好再剁碎。把餡拌在一起加鹽、醬油、香油,放在冰箱中保存。2.等到面餳的差不多時,把面分成兩份,取一份搟成一張薄的圓皮,從中心處向外延滑一刀,把餡放在面皮上挨著劃過的那一刀鋪開,占面皮的四分之一。然后把面皮卷起來,先就裹在里面了。另一份面團如法炮制。3.平底鍋放1勺油,油熱后放餅,中火煎到兩面金黃,再在鍋的邊緣淋少許開水,蓋上蓋子中小火等3分鐘或到水蒸發得差不多了,讓里面面皮軟一些。掀開蓋子再把餅的兩面各煎一分鐘,讓面皮表面脆一些就好了。
小訣竅
面皮和餡調得剛好合適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我通常都是寧可面皮剩下一些,可以做成蔥油餅。 把餡卷起來時,褶子不能太多,要不然餅的內層的面不容易熟。面皮也因此要搟得盡量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