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餛飩
簡介
餛飩據(jù)說是中國有最多名稱的小吃了,我們叫小餛飩,大餛飩,到了廣東叫云吞,在四川叫抄手,在江西叫清湯、包面,在福建叫扁食,在徽州叫它包袱。我做的餛飩看看象不象古時人家的“包袱”形狀?呵呵。這還是比較大眾的一些叫法,還有些小地方的叫法就更多了去了。江南人家常吃餛飩就像北方人家常吃餃子差不多,反正我們家一般是餛飩比餃子吃得多些,餃子愛吃白菜餡的,餛飩多用上海青,上海青在北方應該是叫油菜吧,冬天打了霜的上海青最最好吃,可惜深圳是沒啥機會吃著的??。
材料
上海青,肉,麻油,鹽,生抽,蠔油,干面粉,油適量,淀粉水
做法
1.上海青泡水洗凈,開水焯燙軟,撈起略晾涼后擠掉水分,剁碎和肉碎一起拌勻,用麻油、鹽、生抽、蠔油調(diào)味。2.包餛飩,下面撒點干面粉,然后用保鮮膜蓋好,放在冷凍室凍硬后,取下來放進保鮮袋繼續(xù)放冷凍室,隨吃隨取。3.鍋底少許油即可,略煎一下,放水至三分之一處就可以了,北方人可能喜歡放淀粉水,我們就是直接放水。4.蓋上鍋蓋,一會餛飩就象鼓起像艘艘小船,等水分收干,餛飩底開始發(fā)黃就熟了。全程小火。5.蓋上個大盤子,將鍋倒扣,就可以完整地取出煎好的餛飩。
小訣竅
如果用鐵鍋煎,很容易粘底,要取出完整的鍋貼、煎餛飩有個竅門:準備好一塊濕毛巾鋪平,然后將熱熱的鐵鍋底放在毛巾上,過半分鐘,你就會發(fā)現(xiàn),鍋貼或餛飩可以輕易地用鍋鏟完整地取出了,還可以發(fā)揚這招取什么自己開動腦筋吧!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