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塌豆腐
簡介
鍋塌豆腐,又叫“煎塌豆腐”是道傳統魯菜~。據史料記載,它最早首創于明代的濟南。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已經成為清宮名菜,后來傳遍山東各地及北京、上海等地。加工方法是“煎”+“焅”~~豆腐因為吸收了料酒的味道變得很特別有點像臭豆腐但又不臭~然后因為焅入了雞湯味道又很鮮美。關鍵是做起來方便啊~一大塊豆腐能作N盤子鍋塌豆腐阿~省錢又好吃~
材料
北豆腐(鹵水豆腐),雞蛋(打成蛋液)3個,蔥,姜,鹽,味精,胡椒粉,料酒白酒,香油,淀粉或者面粉
做法
1.將豆腐切成0.5厘米厚的方塊(我切的有點厚了因為額買的豆腐不是特別硬,最好能切薄點焅的時候能比較好入味),加鹽、味精、胡椒粉、料酒、糖、蔥姜末(越細越好)腌制片刻;2.將腌好的豆腐逐個沾勻淀粉,再沾蛋液,放入鍋中煎,然后在每片豆腐接口處加入少許蛋液(這樣就把豆腐連接在一起了~)至一面定形后,翻身將另一面煎熟(哈哈需要點技巧~),加入蔥姜末、烹入料酒、雞湯、鹽、味精、胡椒粉,小火燉至湯汁變濃,水淀粉勾芡,淋香油出鍋即可,喜歡顏色紅亮的可以加入少許
小訣竅
高湯: 自從有了"濃湯寶",做菜真的很方便不需要特別準備高湯,只需要用的時候在熱水中加入濃湯寶然后微波爐叮會就可以做成高湯了~~各大超市有售~老母雞口味的不錯~ 經本人試驗,豆腐裹淀粉、面粉都可以~) 另外喜歡吃辣子的,放上老干媽吃起來好好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