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清明果
簡介
“清明果”顧名思義與“清明節”緊密相關。它是把艾葉搗爛后連同汁液與糯米粉、早米粉按一定比例揉搓成粉團,然后加工成面皮,再根據個人口味填加餡料,最后把面皮捏合成型。從前以為清明果只有贛東北有,后來知道與贛東北相鄰的浙江、福建地區都有吃清明果的習慣,這可能與艾在這些地區生長的普遍性有關。艾是南方春天的野菜,在清明節前的長勢特別強,哪怕一場春雨或一陣春風都能夠喚醒沉睡在泥土下的艾。只要有泥土的地方,都不難尋見碧綠的艾,艾在南方山區實在常見普通。“靠山吃山”,那么以艾為主要原料的清明果自然成了江南山區的特色風味了。才知道,婆婆是會包清明果的。于是在電話里表達了要向她學習包清明果的想法,婆婆爽快答應了。按照她的要求,我準備好了早米粉、糯米粉和做咸餡的冬筍酸菜等材料,然后等待她的傳授。跟婆婆學做清明果也是我第一次包清明果。
材料
米粉,糯米粉,艾,食用堿,咸餡料,甜餡料(白糖芝麻),油
做法
1.把咸餡料切成丁調好味用油炒熟。2.艾葉用熱水焯, 壓出苦汁, 放涼水沖洗。以上過程重復兩遍。3.加一點堿,沸水煮爛艾 。4.連同汁倒入米粉里拌,拌勻。5.加入糯米粉 。6.再次揉勻。7.揉成碧綠的面團(用濕巾覆蓋)。8.搓成條。9.分成小團。10.捏成形。11.圓的是甜餡,餃子形的是咸餡.我包的難免模樣丑!把包好的清明果用旺火猛蒸6至8分鐘即可。
小訣竅
蒸出的清明果稍微帶點黃,婆婆估計是堿放多了.后來向有經驗的人請教,竟是堿放少了,沒有把艾葉中的綠葉素充分融解出來。最后我們商定總結經驗,爭取明年包出更好看更好吃的清明果。 糯米粉與早米粉的比例最好是5:6。揉好的面團要注意保濕保溫.婆婆教我的辦法是把裝面團的盆端在熱水上。